MH Markets 迈汇:科技股震荡加剧,但 AI 长期趋势未变?华尔街为何仍不担忧泡沫
摘要:近期美国科技与人工智能(AI)板块经历显著震荡,市场资金出现明显回流迹象,部分明星科技股回调幅度达到一个多月来最大。投资者重新评估美国经济前景,以及对 12 月降息预期的降温,使整个成长板块承受压力。然而在波动加剧的同时,华尔街策略师与大型机构投资者却普遍释出「无需恐慌」的讯号。他们认为此次调整更多反映获利了结、事件性波动,而非 AI 基础面的崩裂。科技泡沫的历史阴影虽被频繁提及,但此轮 AI 投

近期美国科技与人工智能(AI)板块经历显著震荡,市场资金出现明显回流迹象,部分明星科技股回调幅度达到一个多月来最大。投资者重新评估美国经济前景,以及对 12 月降息预期的降温,使整个成长板块承受压力。
然而在波动加剧的同时,华尔街策略师与大型机构投资者却普遍释出「无需恐慌」的讯号。他们认为此次调整更多反映获利了结、事件性波动,而非 AI 基础面的崩裂。科技泡沫的历史阴影虽被频繁提及,但此轮 AI 投资浪潮与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有着明显本质差异。
在科技估值高企、AI 投资持续扩大的背景下,投资者究竟应该关注什么?本篇从基本面、机构观点与长期趋势逐一解析。
科技股下跌原因:情绪面与事件性扰动多于基本面恶化
科技板块回调源于多重短期因素:
l 投资者在大涨后获利回吐
l 市场重新消化美国政府停摆落幕后的经济影响
l 降息预期降温影响高估值资产
l 指数成分股权重效应导致系统性下跌
多数分析师指出,这是典型的「技术性卖压」而非周期性崩盘。
有机构强调:「AI 类股的权重太高,一旦开始下跌,会产生指数放大效应,使平均跌幅看起来比实际基本面更严重。」
这意味着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,更多反映资金管理上的调整,而非产业前景受损。
AI 并未走到泡沫破裂边缘:大型科技公司的“超级规模优势”正在强化
华尔街普遍认为,当前 AI投资热潮最关键的差异在于:
投资主导者不是尚未盈利的新创公司,而是现金流充沛、资产负债表极其稳健的全球科技巨头。
包括微软、Alphabet、亚马逊在内的企业正投资数千亿美元于 AI 基础设施与模型开发,规模与资金来源远超以往任何科技周期。
这些公司:
l 拥有极高自由现金流
l 几乎无负债
l 盈利结构完善、能自我造血
l 董事会治理完善,投资效率高
对比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时的大量IPO、未盈利企业、高杠杆扩张,本轮AI 投资结构明显更健康。
有基金经理指出:「这些投资不是赌博,而是经过严格资本回报率评估的长期布局。」
换言之,即使短期价格下跌,长期盈利能力并未被动摇。
科技股利润表现仍创历史新高:基本面支撑远强于情绪波动
根据多家机构(包括FactSet)公布的财报趋势:
l S&P 500 第三季度综合盈利增长超过10%
l 82% 公司获利优于市场预期
l 其中科技板块贡献最关键的成长动能
更重要的是,盈利扩张并非仅由少数科技巨头带动,S&P 500 中超过九成行业均呈现营收或利润增长。
这显示,盈利并非泡沫,而是有真实现金流支撑。
若依历史经验,只要美国企业获利持续向上,科技股的长期趋势就不易被短期波动逆转。
市场回调反而凸显 AI 生态链“第二梯队”机会
除了所谓「科技七巨头」外,部分AI 软件公司与网络安全公司今年涨幅落后,甚至出现低估。
例如:
l ServiceNow 等软件企业因硬件热潮盖过需求而被短暂低估
l 网络安全板块仍处于结构性成长周期
l数据处理、模型压缩、AI 芯片材料等行业具备补涨潜力
华尔街多位策略师强调:「回调是让资金从极端拥挤的 AI 硬件类股重新流向软件与服务类股的契机。」
换言之,本轮震荡可能是结构性布局机会,而非离场时刻。
投资者应如何布局?从短期风险到长期趋势的三个方向
1. 关注估值合理但具长期成长性的“第二梯队”科技公司
AI 软件、网络安全、数据服务等行业具备补涨空间。
2. 保持对大型科技公司的长期配置
现金流强劲、负债低、仍是AI 投资主导者。
3. 警惕短期高波动,但不应误判结构性机遇
短期卖压不代表趋势反转,反而是长期投资人提高部位的区间。
结语:泡沫担忧确实存在,但 AI 长期结构性增量更强大
科技股的短线调整,看似剧烈,实则是健康回调、多数由技术因素驱动。基本面数据显示盈利持续向上,科技巨头的资金实力也让 AI 赛道远未进入泡沫破裂阶段。
对投资者而言,应从短期噪音中抽离,将焦点放在结构性成长与长期盈利潜力上。波动只是趋势中的一部分,而并非趋势本身。
MH Markets 迈汇 | 市场洞察团队
洞察趋势 · 稳健交易 · 以专业陪伴每一次决策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
